从文字介绍上看,显然与日本科技及其文化有关。在这里不想就其健康效果进行阐述,因为在我国温泉及相关领域,人们似乎都这么说,也都会说了,似乎专家很多,呈现一片文字、声音与音容笑貌的繁荣,识文抓字者都知道抢占道德高地、控制话语权和表现关于健康的逻辑,而本文只是借助“温泉机标配”这个话题,谈谈属于个人的一点点粗浅看法,而不谈常见的文字表达。
所谓标配,冷眼一看就是标准配置的意思,提示着标准与参考语境。从企业角度而言,可能以标定配,落脚于配,通过配标来完成销售活动。企业毕竟是要盈利的,公司需要经营。但学者更看重那个标字,标为何物,标的意思到底是啥。直言之,标配之标,就是提高门槛,就如制定《温泉标准》一样,可以提高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。众所周知,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,也是空间与土地大国,不用说其长处,就说其不利,那就是容易产生投机行为,容易鱼目混珠。因而从这个意义上看,强调标配,可以阻止投机者进入市场。有关国民健康的事情,总要设置些门槛,作家可能可以自由写作,但餐饮服务等就不行了,总得有生产场所,需要卫生防疫、健康等资质。
本人一直认为,“标准”、“标配”是兜底的,只要有不诚信现象,所谓的“标”就有发挥作用的空间。但对于诚实者、认真钻研者而言,那个标可能就不起作用,因为其产品质量可能远高于标准。就如日本的温泉旅馆不参与评星一样,因为其有文化自信,他们多是家族企业,家族的历史与名誉,在他们心中被看得比标准还重要。当然,他们还增加了一条理由,那就是客人是来放松的,一旦掺和了“标”什么的,排出了档次,可能就受制于人,那个人是指“官方”机构,如果是为了荣誉而受制于人,那是不值得的,为了客人利益,接受管理督查,那倒是可以接受的。据此可知,“达标”是重要的,但虽然重要,万不可放弃文化特色,更不能原本就已经很高了,而去就和在其下的低位之标。应该讲,达标是第一步,而一旦很多企业过了那个标准,文化就是当务之急了。就如什么是小康一样,如今可能对贫困家庭有意义,而对上千万的高收入者而言,那就是一个过去时。
所谓标配,一定有五六七八个汤,那情景很类似于三人为组,五人则伍,十人就是队了,再多就是连排营团,更高还有军师等。如那个阵势很大,假如是打仗的话,有个敌我双方,气概很重要,可若是和谐社会,阵势太大也不好,对个体的体验者而言,没有对阵的情况下,太大了也容易失去个体意义的存在感,会找不到自己在哪里,容易产生我还在吗的疑问。因而五六七八那样的数字就可以了,少于十指数量,但又不是一根两根,以五为中心,偏多为优,偏少次优,良也不错,休闲又不是争上游。
因而标配提供了一个场,具有场效应,自然也会有场强分布,一个矢量空间,客人在那个环境中会被“磁化”的,看似自由,心有所向,那是一种积极的心态。同时有那么几个汤,形成一个标配,让人觉得富富有余,但还没有失去掌控感,客人泡完这个泡那个,炯然有序,优哉游哉,不慌不忙,不闲有聊,还形成了一种仪式感。
泡汤游客并非一定就是专家,因而温泉机标配很讲究“有感”,除常识的温度感之外,碳酸汤呈现的是气泡,高浓度者气泡更多;绢水素汤则呈乳白色,日替表现的是种类之变,有马铁泉表现为红色,云流与流泡风吕讲究的气泡加速度。气泡还分大小,那喷出的是水还是气,这些都有讲究。电气风吕讲究的是“触电”,人们怕触电,也渴望小触电,又想又怕就构成了诱惑。当人“触电”了,有感是自然的,或就是为了那“口感”。温饱之后,体感就替代了口感,感官是有顺序的。而岩风吕和壶风吕,暗示的是泉源与室外。不觉得有的为何叫风吕,有的叫温泉,有的叫汤吗?在温泉机领域内,三者是有差别的,风吕与钱汤有关,一种消费性的沐浴,而汤指那热水本身,关联着可利用,而称温泉则是看中了水中的科学指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