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 王艳平(连邦温泉文化顾问,珠海科技学院特聘教授,日本千葉大学博士)
温泉当然是热源性质的,因为温泉是热的,如在冬春季节,也可以拓展到秋季,温泉的热源性是显著的,一些人会利用温泉取暖,温泉地的家具厂也会用温泉热量烘干木材的,活给蔬菜大棚、花圃保温,这是毫无疑问的。
但本文不只是在说温泉的这个性质,而是说有关热量的那个“源”性,而关于“冷”,可能就没这个“源”性的。在日常生活中,是很少有说“冷源”这个词的,但我们会经常说“热源”。

3.完全相对导致静态,那就是不发展
完全相对与对等的相对会导致静态的平衡,或者一方打倒另一方,一方强大会碾压对方。换言之,完全的相对根本不促进事物发展,不会带来过程,所以本文倡导把一半的精力用于相对上,而把另一半的精力用在交替与差距上,即要发现矛盾双方的不一样并挖掘双方的不一样,要极大地发挥不一样,敬畏于不一样,这似乎关系到哲学问题,而至于懂不懂,都是处于探讨之中。
4.太阳是最大的热源,而冷是“泛冷”的
太阳在燃烧,那是太阳系里最大的一个热源,那机理就如冬天里点着了屋里的炉子,炉子点着了当然也是个热源。所以说热呢是有“源”的,“热”是来自于“热源”的,太阳、炉子与暖气等都是热源,就如“水有水源”。
而冷呢,“冷”有源么,冬天里整个空气都是凉的,天寒地冻的,宇宙也是冰凉的,宇宙里除了燃烧的恒星外,其他的莫大都是凉的,看来“冷”或真是没有“源”的。冷是泛泛的,也是弥散的,热量失去了,热的变凉了,那也就凉了。故本文称其为“泛冷”,以与“热源”相对。
5.“冷”是怎么来的
若说“冷”没有“源”,那么冷是怎么来的,可以有两种解释。一是宇宙原本就是冷的,可以达到-273℃;二是热量散失掉了,因而也就冷了。因而可以再次强调“冷”是没有来源的,那是因为热量走了,或因为原本就是冷的。所以当这个星球一是有了热源,二是有了大气层可以保温,才让地球暖和了起来。
6.珍惜温泉吧!
所以我们要珍惜热源,保护热源,因而热爱温泉,也保护温泉。而关于“冷”,我们只能保温,还不好说保护冷源。当范围太大了,当范围无限大,我们就很难将其围起来,而保护源头就相对可行。我们可以保护热源,但不能保护寒冷,不能保护天气,就是因为天太大了。

热量是一种能量,所以保护温泉就是确保热能,而热能是最普遍最有用的能量,而寒冷就“不是”能量了。所以“冷”与“热”是不平等的,看似是矛盾双方,而其实“热”才是真正的推动力,而冷或可以带来更多的物质形态,即“冷”让物质凝固,那么“能量”与“物质”怎么能说是一回事呢。
8.“供暖”要早于“供冷”
温暖与寒冷不一样,就像冬天有供暖,而夏天在早就没有供冷,以前会说哪凉快哪风凉就去哪儿,也就是人们先重视了取暖问题,以至于到了后来的现在,才会注意夏季的室内降温问题,夏季供冷是后来才有的。总之,人类对冷暖的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。
9.制冷是人工与科技的,热源是“自然”的
回到干冰、速冻与空调的夏季供冷现象上,那是冷源吗。至少那是后天才出现的“冷源”,也不是“纯天然”的冷源,那是通过工业技术制造出来的,因而那是通过“热”的反作用力得到的“冷”。
而若是把冬天的冰藏在地下,等到了夏天再用,就如过去的皇帝那样,那确实是冷源了,但却是“人力”的“时间搬运”的冷源,是人力挖地窖储藏冰而在夏季成为冷源,这一点不同于大自然的太阳燃烧所带来的当时的热源。

大自然是泛冷的,宇宙是泛冷的,这是本文的一个结论。笔者认为有热源而没有冷源,而所谓的冷源,都是由热变来的,或是由“泛冷”搬过来的,而“热”不是冷变来的,“热”是燃烧来的,也是保温而维持的,即当有热而不让热出去,那就热了。
11.生命是“由泛冷到热源”而出现的
当地球表面凝固凝结成壳子后,地球表面就是凉的,在那之前是一片岩浆火海。当地壳冷却后,地表上是没有生命的,而正是有了太阳的“燃烧”所带来的热辐射,即有了来自大自然的热源,就如有了柴火或只是需要“点火”一下,再加上大气层的保温作用等,才让地球上出现了生物。
所以我们要高看“热源”,热爱温泉,指出温泉的“热源性”,而对“寒冷”,我们也是承认其价值的,但我们很少说“冷源”这个词。宇宙原本或就是“泛冷”的,因而我们要感谢太阳,太阳的阳光是作为热源来的,我们也感谢温泉,据说地球上的生命最初就来自于温泉。